花錢真的可以買快樂?心理師揭「可怕真相」恐陷入無限輪迴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才剛過完雙11又手癢想購物了?對此,有醫師表示,想停止買完心情愉悅、事後陷入罪惡或後悔的輪迴,可先從「4大面向」了解自己為何不斷想購物,才能對症下藥。

你總是手癢忍不住購物嗎?(示意圖/Pixabay)

余佳容心理師在臉書發文表示,購物帶來的快感似乎撫平了整日的辛勞,不過,沒過幾天又會想仰賴購物來填補內心,因此即使購買的東西可能並不符合實際需求,也無法帶來長期的滿足,還可能在事後感到罪惡或後悔,但又總是忍不住掉入這樣的輪迴。

想要停止這輪迴,余佳容說,得先了解「是什麼使你總是想靠購物發洩」:

  1. 即時滿足感
    人們往往更傾向於追求即時的滿足感,而不是考慮未來的後果。
    購買無意義的物品可能會立刻帶來一種愉悅感,促使人們做出這種決策,即使未來可能會後悔。
  2. 內在動機
    某些購買行為可能與內在動機有關,如情感滿足、自我獎勵或應對情感問題。
    購物可能會暫時緩解負面情緒,並帶來短期愉悅感,儘管長期後果可能不佳,例如會導致財務狀況出問題等。
  3. 社交壓力
    人們可能在社交圈子中感到壓力,需要跟上他人的消費習慣,以維護社會地位或獲得社會認可。
    社交圈的風氣會造成你覺得自己必須購買特定物品,才會在群體裡有歸屬感,儘管你並不真正需要這些物品。
  4. 廣告和市場營銷
    廣告和市場營銷策略通常旨在創造購買慾望,甚至在沒有實際需求的情況下也能促使人們購買商品。
    這些策略可能透過創造情感連結和滿足感來誘發人們消費,就像結婚其實不需要鑽石,但在市場營銷下,總覺得沒有鑽戒的婚禮似乎少了點什麼。
可能是 2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花錢真的可以買到快樂嗎?(圖/【情緒覺察筆記 余佳容心理師 情感關係 禪繞課程】臉書粉專)

余佳容指出,先了解自己為何會不斷想購物紓壓,才能對症下藥,若因為「即時滿足感」或「市場營銷」這類的因素,可考慮減少使用信用卡、建立理財規劃來改善,但若是因為想自我獎勵,則可嘗試建立目標與獎勵制度,在有規劃的情況下獎勵自己,可大大減少後悔機率,若認為自己無法跳出這輪迴,也可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 資料來源:【情緒覺察筆記 余佳容心理師 情感關係 禪繞課程】臉書粉專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