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兒童確診逾6週後MIS-C 羅一鈞:最久隔19週

分享:
0:00
volume_up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沈佩瑤台北21日電)國內首見兒童確診COVID-19到MIS-C發作間隔長達53天,超過指揮中心公布6週內發作診斷標準,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據文獻最長可能相隔19週,家長應提高警覺。

國內首見孩童確診到MIS-C病發竟長達53日。(示意圖/中央社)
國內首見孩童確診到MIS-C病發竟長達53日。(示意圖/中央社)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中公布,國內新增3例「孩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個案年齡介於10個月大至7歲,分別為2男1女。

國內首見孩童確診到MIS-C病發竟長達53日(圖/指揮中心提供)
國內首見孩童確診到MIS-C病發竟長達53日(圖/指揮中心提供)

其中10個月大男嬰在6月1日確診,隔3週開始出現MIS-C症狀,6月28日至急診,住一般病房使用藥物治療,7月4日出院;6歲女童有慢性中耳炎,在5月11日確診,間隔7至8週,7月開始出現MIS-C症狀,7月6日住院使用藥物治療,7月14出院;

羅一鈞說明,今天還有一例7歲男童MIS-C個案,本身有蠶豆症,5月14日確診,7月開始出現MIS-C症狀,7月9日住院,因為血壓偏低,收治加護病房,使用藥物治療,7月11日轉一般病房,7月15日出院。

羅一鈞說,今天新增的6歲女童及7歲男童MIS-C個案,從確診到MIS-C發作間隔53天,比過去指揮中心提醒的兒童確診後6週內發作間隔更長,據調閱國際文獻發現,染疫兒童確診至MIS-C發作最長可能間隔19週,也就是133天。

羅一鈞表示,先前提到兒童或青少年在確診後6週內應提高警覺,若持續發燒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出血及頭暈等6大症狀,可能就是MIS-C發作,典型個案會在6週內發病,少數個案超過6週才發作,家長及醫師應多留意。

羅一鈞說,接種COVID-19疫苗是預防MIS-C最好方法,施打疫苗可減少MIS-C發生率達9成以上,各縣市合約醫療院所將陸續於今天起提供接種嬰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另計13縣市設立接種站將陸續於22、23日起開設,家中若有符合接種資格嬰幼兒,建議儘速完成接種,以利盡快獲得保護力。

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08例,兒童重症分別為23案例是腦炎、19名肺炎、3名敗血症、8例哮吼、45例MIS-C,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1例心肌炎。上述個案已有23人死亡,7例腦炎、4人肺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1例心肌炎及6例到院前死亡。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