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3C產品」安撫吵鬧幼童 研究:孩子脾氣恐只會「更暴躁」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許多家長用手機、平板安撫正在吵鬧的孩童,可能不是件好主意?權威期刊《JAMA》近期刊載的研究證實,父母長期將電子設備中的遊戲、影音內容,做為平復孩子情緒的方式,他們將更難以學習調節情緒,日後暴躁、焦慮、反抗等跡象恐怕會更加明顯。

(圖/pixabay)

據《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研究主要作者、密歇根大學健康CS莫特兒童醫院的發育行為兒科醫師珍妮·拉德斯基(Jenny Radesky)表示,使用3C產品來安撫年幼的孩子看起來是一種無害、能幫助家長減輕壓力的工具,但如果這成為一種長期的安撫策略,特別是對於3-5歲的幼兒來說,3C產品可能會取代他們情緒獨立發展與學習自我調節情緒的機會。

研究調查期間為疫情開始大流行前的2018年8月至疫情後的2020年1月,針對422名家長與422名3-5歲的孩童,研究人員分析家長對孩子使用3C產品做為安撫工具的頻率與孩子的反應,以及分析孩子們在6個月內的情緒反應與失調症狀的關聯,結果發現,對於原本就有過動、脾氣暴躁、個性較為衝動的兒童,特別是對於有這些情緒狀況的男孩來說,這會使他們對於憤怒、沮喪、悲傷做出更強烈的反應。

拉德斯基指出,從學齡前到幼兒園(3-5歲)是重要的發展階段,孩子們可能會更容易出現發脾氣、反抗等強烈情緒,這時對於家長來說,使用3C產品還「哄」孩子的育兒方法看起來很誘人,但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使兒童對於3C產品的需求增加,這時家長需要練習使用其他方法來安撫孩子的情緒。

使用其他方法協助孩子調節情緒

感官技巧:如果看到孩子變得煩躁,可以透過搖來擺去的肢體活動、擁抱、聽音樂、看書等,用其他類型的感官讓他們平靜下來。

說出情緒與如何應對:當家長認為孩子出現情緒時,應該幫助孩子將感受用言語表達出來,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情緒被理解了」,家長越能保持冷靜,就能向孩子證明「情緒是可以被提出來及控制的」。

使用顏色來區別情緒:當孩子還小時他們很難去思考「情緒」這個抽象概念,可以透過顏色來幫助孩子們認識情緒,列如:藍色表示無聊、綠色表示平靜、黃色表示焦慮,紅色表示生氣,並將這些色卡貼在冰箱上當個指標,協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像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如果情緒在黃色焦慮區塊時,要做什麼才能恢復到綠色平靜區塊」。

提供替代行為:在孩子不高興時會表現出一些非常消極的行為,這時需要教導他們更安全、更能解決問題的行為來替代這些表現,像是:打人會受傷,但可以打枕頭,或是與喜歡的絨毛玩具對話。

拉德斯基表示,上述方法都能幫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並且管理情緒,但都需要家長們反覆進行,且在過程中家長要盡量保持冷靜,不能對孩子有過度的情緒反應,這樣能有助於培養孩子們能終生受益的情緒調節能力。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