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推進AI人工智慧研發,輝達(NVIDIA)近日宣布將向產業龍頭新創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為雙方宏大合作計畫揭幕。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今(23日)示警,此事影響美國,也牽動全球產業鏈格局,更牽動地緣政治與國際產業競爭的板塊移動;台灣能否繼續站在舞台中央,要看能否從「只會造晶片」變成「能夠制定規則」的戰略夥伴。

翁履中透過臉書發文,就NVIDIA近日宣布向OpenAI投資千億美元一事提出分析看法。他指出,這筆驚人的投資將用於建設 至少10千兆瓦的AI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相當於4座胡佛水壩的發電量,目標是在2026年下半年部署首批運算設施。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這項合作將創造出「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料中心建設」,支撐OpenAI開發下一代模型,推動人類邁向AI「超級智慧」時代。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也指出,這座「超級大腦」的潛能目前仍難以想像。
另外,OpenAI近期也宣布與甲骨文達成高達3,000億美元的資料中心合約,並與軟銀合作啟動代號「Stargate」的AI資料中心項目。這些舉措顯示OpenAI已成為AI投資熱潮的絕對核心。
他指出,業界對這種產業內部「資本循環」的投資結構存有疑慮:NVIDIA投資OpenAI、OpenAI用資金購買NVIDIA晶片,形成閉環結構。部分觀察家指出,這種模式可能誇大了市場對AI的實際需求。
他表示,儘管AI前景看好,OpenAI仍未實現獲利。若要實現正向營收,其用戶數需從目前的7億大幅增長至約20億。而龐大的基礎建設與高昂的資金成本,也讓OpenAI及其夥伴背負沉重壓力。

他提醒,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不僅影響美國,也牽動全球產業鏈格局。NVIDIA同時宣布將投資英國、沙烏地與其他地區AI基礎建設,並向英特爾投入50億美元共同開發CPU,顯示其全球野心。
他認為,這場AI軍備競賽,除了攸關技術發展,也牽動地緣政治與國際產業競爭的板塊移動。
翁履中研析,這則新聞看起來像是一場科技合作,但其實更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利益結盟,甚至可以說是AI軍備競賽的縮影。NVIDIA對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表面是幫助擴建AI基礎設施,實際上是賭自己未來晶片的銷量。畢竟,OpenAI 現階段還沒賺錢,它的成長完全靠龐大的運算能力堆疊,而這正是 NVIDIA 最能掌控、也最想綁緊的部分。
翁履中分析,說白了,這是一套「自己投資、自己賣貨」的模式:NVIDIA投資OpenAI,OpenAI拿錢來買NVIDIA的晶片。這種循環在現在的AI 產業越來越普遍,微軟、甲骨文也在做。雖然聽起來聰明有效率,但也暴露一個問題:這波AI熱潮,究竟是人類真正的需求,還是被AI產業操作出來的感受?

翁履中指出,從更大的格局來看,這場比運算力的競賽,其實也可以說是美國透過科技輸出影響力的過程。NVIDIA不只在美國蓋資料中心,也在英國、沙烏地動作頻頻。美國的科技影響力,正在打造一條以美國為中心的AI全球生態系。
翁履中續指,台灣目前看來在這個AI創世紀中,佔據了關鍵角色。像台積電這樣的公司,短期內絕對是受益者,畢竟晶片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但我們不能只看眼前。隨著供應鏈必然會思考如何降低單一依賴、AI產業基地我們也看見了正在移向美國,台灣在這個體系中的地位,必須思考如何避免逐漸被稀釋。
翁履中示警,OpenAI 現在其實還不是真正賺錢的公司,如果未來用戶成長不如預期,這一整套建設-投資-消費的循環可能就會斷鏈,到時影響不只是OpenAI,也會波及整個供應鏈。連 Sam Altman 自己都提醒投資人:別對AI過度樂觀,這可不是毫無風險的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