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25號颱風「海鷗」在昨晚(1日)生成,目前正以每小時21公里速度,向西北西前進,接近菲律賓中部,對台灣無直接影響。氣象專家吳聖宇指出,熱帶擾動「99W」預估不會與「海鷗」合併,而是獨立發展,但北轉的時間點及位置,將會決定對台灣天氣的影響程度。

吳聖宇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撰文道,目前熱帶洋面有3個系統,現在系統A已經靠近越南,還沒有臨時編號,未來也沒有明顯發展的趨勢;系統B已經如預期順利增強,發展為今年第25號颱風「海鷗」,未來將通過菲律賓後繼續往越南前進,不接近台灣,也不會引發共伴效應或是外圍水氣北飄帶來降雨的情況。
吳聖宇提到,系統C有臨時編號「99W」,較靠近「海鷗」,結構鬆散,兩者已經包圍在同一個大的逆時針環流中,不過預報資料多認為不會跟「海鷗」合併,而是獨立發展,下週應該有機會看到「99W」逐漸增強的過程,路線上預報變動性很大,主要跟中緯度西風系統的波動跟太平洋高壓之間的互動有關,大趨勢預估是走拋物線北轉的路徑,但北轉的時間點跟位置將會決定對台灣天氣的影響程度,值得觀察。
吳聖宇指出,原本預報週末南下的東北季風應該是偏乾的類型,只有迎風面的地形上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沒想到這樣的情況只維持1天,昨晚起隨著華南中層有水氣東移,新竹以北到宜蘭、花蓮一帶降雨的範圍明顯變大,雨量也變得比較多一些,雖然不是很大的雨,也仍北部、東北部到花蓮一帶的天氣比預期要來得差,相對濕度明顯升高。

吳聖宇說,目前來看,華南上空的水氣還會陸續過來,新竹以北到宜蘭、花蓮一帶今天到明天(3日)斷斷續續會有降雨,包括到中南部比較深山的區域都有局部降雨的機會;下週二、三(4、5日)新一個西風短波槽東移,台灣東北方海面有低壓波動及鋒面系統配合生成,原本就有預期北部、東半部降雨會增多,可能真的要等到下週三之後,西風槽後有乾空氣南下,槽後高壓脊也來到台灣上空,才有機會暫時擺脫這種華南水氣東移糾纏的局面。
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林孝儒則表示,預測今日至後續整週,台灣附近主要都是東北季風強弱主導的天氣環境,目前南北天氣型態與氣溫為較典型分布、變化不大,迎風的北部及東部普遍陰或多雲、易有短暫陣雨,整日體感偏涼,中南部則為多雲或晴,山區局部短暫陣雨天氣、降雨影響偏少,白天仍有悶熱感,早晚轉涼,早出晚歸請留意日夜溫差。
林孝儒也提醒,雖然「海鷗」整體位置偏南,對台灣無直接威脅,但仍需留意熱帶系統遠在南方時常見的間接海象影響,小心沿海風浪略增並可能出現長浪,下週若要前往海邊活動,務必注意浪況變化與安全動線。至於下週後期菲東遠洋面是否再有熱帶系統發展,尚待觀察。(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颱風季有延長賽?氣候專家:熱帶擾動恐增強為中颱 須留意共伴效應
恐又有颱風生成! 專家揭模擬路徑:28、31日各發展1低壓
本週濕冷延續至週末!11月初再迎冷空氣南下 低溫下探1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