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馬太鞍溪堰塞湖9人探勘團!「搏命5天」全直擊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於9月23日發生潰流,造成下游光復鄉、鳳林鎮嚴重災情。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組織兩支探勘隊,分別從馬太鞍溪南北兩岸進入災區勘查,歷經5天跋涉終於抵達現場,探勘隊今(8日)返回災防中心報到,受訪時驚恐回憶在探勘時的驚險經過。

探勘隊在堰塞湖的現場探勘時相當驚險。(圖/中天新聞)

參與探勘的布農族森林護管員田宇倫表示,抵達堰塞湖現場時,發現揚塵嚴重到陽光無法穿透,能見度極低,隊員之間相距20公尺就無法看見彼此。現場樹葉堆滿白色粉塵,完全不同於平時森林景象。

探勘隊在堰塞湖的現場探勘時相當驚險。(圖/中天新聞)

林保署萬榮工作站技士賴光榮指出,探勘隊從海拔2250公尺的稜線下降至1300公尺處時,因現場粉塵嚴重,隊員呼吸困難,只能用衣服遮住口鼻。在潰流口進行監測時,僅能忍受20分鐘就必須撤離。

探勘隊在堰塞湖的現場探勘時相當驚險。(圖/中天新聞)

據了解,此次堰塞湖光復林道路線的探勘隊由9名成員組成,成員包括林保署萬榮工作站、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人員,探勘隊9月30日從光復林道出發,因林道20至37公里間多處崩塌,隊伍需不斷繞道避開危險地段。抵達37公里處後,從海拔1900公尺處攀升至2250公尺稜線,再下切至海拔約1000公尺的堰塞湖位置。

探勘隊在堰塞湖的現場探勘時相當驚險。(圖/中天新聞)

東搜副總幹事田魯儀表示,由於是首次進入該山區,團隊需要不斷嘗試找尋安全路線,避免遇到斷稜危險。東搜人員在現場架設超過200公尺繩索,協助探勘工作進行,帶隊官賴光榮則是感謝感謝東區搜救委員會人員,對地形的判斷能力超強,才能順利完成此次的探勘任務。

探勘隊在堰塞湖的現場探勘時相當驚險。(圖/中天新聞)

探勘隊在堰塞湖的現場探勘時相當驚險。(圖/中天新聞)

探勘隊在堰塞湖的現場探勘時相當驚險。(圖/中天新聞)

探勘隊在堰塞湖的現場探勘時相當驚險。(圖/中天新聞)

許多網友看到照片驚喊「辛苦了,請留意呼吸道問題喔」。(圖取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花蓮分署在臉書釋出特遣隊拍下的照片,引起網友熱議。(圖取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花蓮分署在臉書釋出特遣隊拍下的照片,引起網友熱議。(圖取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花蓮分署在臉書釋出特遣隊拍下的照片,引起網友熱議。(圖取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於4日成功抵達堰塞湖周邊,拍下大片灰白、煙塵瀰漫的現場影像。(圖取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於4日成功抵達堰塞湖周邊,拍下大片灰白、煙塵瀰漫的現場影像。(圖取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臉書粉專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