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張壓紅字」藏警訊!心肌梗塞不遠了

分享:

一名40多歲男性近期收到健檢報告,首次發現舒張壓出現紅字而不以為意,但同事提醒他切勿輕忽,因其父親便是因長期忽視舒張壓數值,最終因動脈硬化導致心肌梗塞過世。據《元氣網》報導,新光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收縮壓與舒張壓數值同等重要,舒張壓異常可能隱含血管硬化風險。

醫師提醒舒張壓偏高要當心,顯示血管恐有硬化問題。(圖/Photo AC)
醫師提醒舒張壓偏高要當心,顯示血管恐有硬化問題。(圖/Photo AC)

據台灣高血壓學會指引,正常血壓應維持在收縮壓120毫米汞柱(mmHg)以下、舒張壓應小於80毫米汞柱。洪惠風醫師解釋,收縮壓代表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異常可能顯示心臟功能問題;舒張壓則是心臟舒張時血液回彈對血管壁的壓力,若超標可能意味血管失去彈性,出現硬化現象。

美國最新高血壓指引於2025年8月14日公布,將正常血壓定義為120/80mmHg,血壓若達130-139/80-89mmHg即屬第一期高血壓。洪惠風醫師建議,當收縮壓介於120-130mmHg間就應注意就醫,舒張壓則是超過80就需要檢查。

為了準確監測血壓,洪惠風醫師建議採用「七戰四勝」方式找出「中央血壓手」。他解釋,應在同一時間連續量測左右手血壓兩到三次,隔天重複相同步驟,選出血壓較高的手作為未來量測依據,因為該手的血管較不彎曲,更能反映實際血壓值。

國健署建議,如果血壓範圍介於120/80到140/90 mmHg,就屬於高血壓前期,應每天量血壓觀察。(圖/Photo AC)
國健署建議,如果血壓範圍介於120/80到140/90 mmHg,就屬於高血壓前期,應每天量血壓觀察。(圖/Photo AC)

同步改善生活型態,而量血壓前,建議先休息5分鐘,保持心情平靜,不交談、不憋尿、不翹腳、壓脈帶不低於心臟、挽袖、腰部挺直、腳底自然垂放,量測血壓後應做紀錄,一旦血壓超過140/90mmHg,就應與醫師討論如何追蹤及是否治療。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