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發生率持續攀升!醫:很多人以為只是「腸胃不好」

分享:

大腸癌發生率持續攀升,忽視預防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黃士維醫師分享大腸癌預防的五大正確觀念,強調飲食習慣、運動強度、篩檢標準、生活習慣及腸道症狀警訊的重要性。

大腸癌發生率持續攀升,忽視預防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示意圖/123RF)

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表示,飲食習慣是大腸癌預防最關鍵卻最容易被忽視的因素。「飲食模式對腸道環境的影響是長期的,不是短期改變就能見效。」他解釋,許多人誤以為偶爾食用紅肉、燒烤並無大礙,但這些高溫烹調和加工肉品會產生致癌物質,傷害會日積月累,不像急性食物中毒有立即症狀。

在運動方面,黃士維指出,有氧運動比重量訓練更能有效預防大腸癌。「兩者對腸道蠕動的影響完全不同,很多患者以為偶爾運動就足夠,實際上需要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才能有效刺激腸道蠕動,促進廢物排除。」他強調運動強度與頻率對腸道健康的影響差異極大。

關於篩檢標準,黃士維解釋,大腸癌篩檢對年齡分層有嚴格規範:「一般建議50歲開始定期篩檢,但高風險族群需要提前到40歲甚至更早。」,正常篩檢流程從糞便潛血檢查開始,再根據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大腸鏡檢查,而有家族史或症狀的人則可能需要直接安排大腸鏡。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關鍵是建立良好腸道環境 大腸癌要怎麽預防 ውቃኝ 飲食習慣要好 運動強度要升 箭檢密度要高 壞習慣要少 腸道症狀要察 秀傳醫療體系 中部院區總院長 秀傳醫療膳系中部院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 黃士維 黃士維醫師 醫師」的圖像
黃士維醫師分享大腸癌預防的五大正確觀念。(圖/黃士維醫師臉書)

黃士維警告,多種不良生活習慣會加乘增加大腸癌風險。「抽菸會增加腺瘤性息肉風險,過量飲酒會影響腸道菌群平衡,肥胖則會促進發炎反應。」他強調,這種多重危險因子雖然不像單一致癌物那麼直接,但長期累積的風險不容忽視。

最後,黃士維特別提醒民眾重視腸道症狀變化。「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腹痛等症狀可能是大腸癌早期警訊,但很多人會歸咎於痔瘡、壓力或飲食不當,延誤了黃金診斷時機。」他列舉需要注意的腸道警訊包括:排便習慣突然改變超過兩週、糞便帶血或呈現深黑色、不明原因的腹痛或腹脹、體重無故下降、貧血或容易疲倦。

「我觀察到很多患者會說『以為只是腸胃不好』,但在大腸癌篩檢中,這些症狀都可能是重要線索!」黃士維呼籲民眾,若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以確保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