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季風槽又增強,一星期過後,台灣就可能受到季風槽內發展出來的天氣擾動影響,降雨機率提高。

據悉,季風槽又俗稱「颱風窩」,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曾解釋,由於大量熱對流的潛熱釋放,及低壓帶的旋轉特性,在環境適宜下,季風槽能長出一個又一個熱帶系統。
鄭明典今(28)日在臉書貼出一張圖,說明這張圖底色是風速,「現在有一條明顯的強風帶,由孟加拉灣跨越中南半島南部及南海到菲律賓,這還是南亞夏季風」。
鄭明典進一步表示,由於這股夏季風的增強,季風槽再度深入西北太平洋的赤道區,目前來看,它的位置偏南,所以對台灣的影響還不顯著。不過要注意,氣候上,季風槽發展之後,總是會逐漸北抬,也許一星期過後,台灣就可能受到季風槽內發展出來的天氣擾動影響,通常降雨機率會升高。
鄭明典在文末解釋,台灣北方的高壓,算是太平洋高壓的西段,有時會稱作小笠原高壓,此高壓在經驗上,模式對他的掌握總是容易出現偏差,所以要小心詮釋模式預報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