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代謝症候群恐增「6倍慢性病風險」!國健署推「這計畫」阻斷慢性病發生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為防治慢性病,衛福部國健署推動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有助於早期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民眾,並針對疾病根源因子著手進行改善,另依據國際實證,疾病根源因子介入改善對預防或延緩相關慢性病或共病的發生,成效相當顯著。

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

(示意圖/photoAC)

因此,衛福部國健署與中央健保署聯手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透過基層診所收案管理,針對慢性病根源因子,如:吸菸、嚼食檳榔、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等,由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指導,讓民眾瞭解需要改善的重點,並由醫師與病人共同討論改善自我健康的目標值,不再是由醫師單方面的建議,提高民眾參與疾病管理的意願,及早調整個人不健康行為,以降低後續慢性病的發生。

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阻斷慢性病的發生  醫生與病人一起參與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自111年7月開始推行以來,不到1年的時間,已有近1,700家診所、超過2,800位醫師加入與近5萬位民眾共同參與計畫。其中,接受管理之病人近9成有腰圍過粗或肥胖、超過8成血壓偏高、近8成有三酸甘油脂偏高、超過7成為高密度脂蛋白不足、近6成空腹血糖偏高 [註]、有吸菸者18.6%、嚼食檳榔者4.5%。醫療人員依病人健康數值未達標準值以及造成的疾病因子,醫病共議管理目標,並依民眾的健康狀況提供營養、運動、戒菸或戒檳等指導,有將近一半(46%)吸菸者,進一步接受戒菸衛教或開立戒菸藥物、13.4%的嚼檳者接受口腔黏膜檢查,並定期以門診或電話追蹤管理成效。

近3成異常個案至少有1項指標改善達標準值

加入計畫的民眾中近3成至少有1項代謝症候群指標改善至標準值,其中腰圍過粗者透過醫病共議管理與介入後,有8%改善達標準值;有吸菸者,經介入後已有22.6%自述無吸菸;有嚼檳者,經介入後有30.8%自述已停止嚼檳;另28.6%參與民眾,經介入後血壓、血糖、血脂數值至少1項改善達標準值,顯示醫師與病人共同訂定目標值,達到健康行為的改變,已有初步成果。

 「醫」起合力擊敗慢性病根源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的核心精神是醫病協力改善不健康生活型態,醫療端提供專業指導,病人端配合從生活中落實健康飲食、多運動、戒菸、戒檳等行為,醫病同心向「健康說YES  代謝症候群說NO」。

  •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新聞稿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