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科學正持續揭示這項日常習慣與健康之間的微妙關聯。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只要調整沖泡方式、飲用時間與添加成分,咖啡不僅能提神,還能對身體帶來實質益處。

根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一項2022年的大型研究追蹤超過17萬名英國成年人,結果顯示每天飲用1.5至3.5杯咖啡的人,在未來七年內死於任何原因的機率降低約30%。
研究人員認為,這與咖啡中的抗氧化物質有關,這些成分有助降低罹患帕金森氏症、結腸直腸癌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對許多美國人而言,咖啡甚至是日常飲食中抗氧化物的主要來源。
《華盛頓郵報》指出,這些益處在無糖咖啡組中最為明顯,即使每天喝超過4.5杯也與壽命較長有關。那些只加少量糖的人效果相近。
但根據「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統計,美國人平均每天在咖啡中添加約3茶匙糖,而建議上限為女性6茶匙、男性9茶匙。人工甜味劑則可能抵消咖啡的健康效益,因為部分研究顯示它會干擾代謝或影響腸道菌群。
另一個常見問題出現在奶精。流行的季節性風味奶精看似香濃,實際上多為植物油(如棕櫚油或大豆油)與糖的混合物。每湯匙奶精含有約1至2茶匙添加糖。根據最新建議,咖啡中的脂肪含量應控制在每杯1克以下,相當於2湯匙全脂牛奶。若想營造南瓜拿鐵的香氣,不妨以肉桂粉取代高糖奶精,既保留風味又更健康。

沖泡方式同樣影響健康。2020年挪威一項針對約50萬名成年人的研究顯示,未過濾咖啡(如法式壓濾壺French press或義式濃縮espresso)與較高死亡率有關。原因在於這類咖啡含有名為「雙萜(diterpenes)」的化合物,會提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使用紙質濾網能有效攔截這些物質,因此經常飲用咖啡的人應以過濾式咖啡為主。
研究也指出,即溶咖啡與膠囊咖啡屬於「過濾咖啡」的一種,因製程中已經歷濾步驟,因此同樣具備安全優勢。若每天飲用3至5杯義式濃縮或6杯以上法壓咖啡,則可能導致血清膽固醇升高。
飲用時間也會影響效果。2023年一項分析超過4萬名美國男女的研究發現,主要在中午前喝咖啡的人,整體死亡風險比晚間飲用者低16%。研究者認為,夜間攝取咖啡因會抑制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約30%,長期可能干擾生理時鐘,進而影響免疫與發炎反應。

咖啡還與消化有關。由於「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的作用,許多人在喝咖啡後會有排便衝動。研究顯示,即使是低咖啡因咖啡也會引發這種反應,對腸道運作其實是健康的。
總體而言,適量飲用過濾咖啡、減少糖分與避免人工甜味劑,是維持健康的最佳做法。對多數人來說,每天3.5杯左右是理想攝取量;但若血壓超過160/100毫米汞柱或有心血管疾病,應與醫師討論飲用頻率。咖啡的健康關鍵不僅在於「喝」,更在於「怎麼喝」。(文/CTWANT)
-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喝對方法更健康 外媒:每天1.5至3.5杯咖啡「有助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