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超夯音樂節目《歌手2025》第十期18日以直播賽形式播出,資深男歌手林志炫是本季首發歌手,在第二期暫別後觀眾都期待他重返舞台,終於在第十期強勢回歸,上台表演彭佳慧的〈太難唱了〉,最終返場成功,而本期則是大陸歌手GAI周延遭淘汰。結果揭曉後網上有人批林志炫唱得沒感情,讓林志炫氣得在社群發長文,感嘆被隨便1句話否定一切努力。

林志炫原本是《歌手2025》首發歌手,他顛覆性改編的〈悟空〉與深情演繹的〈秋意濃〉令人印象深刻,所以第二期他遺憾被淘汰暫別節目後,一直有觀眾希望他重返舞台的聲音。在18日林志炫不僅強勢回歸,也選唱彭佳慧的寶藏新作〈太難唱了〉,成功演繹自身非凡聲樂實力,最終以第二名之姿返場。
不過林志炫返場成功的消息在網上反應很兩極,有許多觀眾很高興之後又能在《歌手》舞台上看到他的演出,但部分網友卻批評他「唱歌沒感情」。面對網友批評,林志炫19日在臉書發長文回應,他不解為何自己努力把難唱的歌曲唱得不費吹灰之力的樣子,卻輕易被酸民隨便1句話否定,但也強調自己想唱爽,觀眾喜不喜歡自己他無法干涉。(文/CTWant)

林志炫臉書全文:
《太難唱了》一直是我在本季《歌手》最想唱的曲目之一,不只是因為旋律新穎、演唱難度很高,更戳中我的是歌詞說出我當歌手以來,內心反復咀嚼、卻很少拿到台面上說的話,例如一開場“要多麼小心怕被爛俗波及”這句歌詞。
在我的標準裡所謂的爛俗是指那些旋律複製沒有新意,歌詞堆砌卻空洞乏味的歌曲。但身為“流行”歌手當然也希望自己的歌曲能有高傳唱度,所以「高雅」與「爛俗」的界線到底在哪裡?誰有資格划定?這是我在打磨作品時經常思考與掙扎的模糊地帶。
三十多年來,我演唱的每一首歌,從來不只是在台上那短短三到五分鐘的事。
打造歌曲的過程裡,我總是細細推敲每一行一句,甚至其中一個字,究竟要如何捏塑才能真正傳達出我想表達的情感,我有時夜不能安寐,因為歌裡的旋律、歌詞、甚至樂器配置總不肯放過我,它們總在我腦中盤桓,反復糾纏地問:“怎麼樣編、怎麼樣唱、怎麼樣誠懇、怎麼樣坦白”才能更好?因為“少了會乏,多了嫌膩”,要讓一首歌不油不乏,不俗不飄——真的《太難唱了》!
我付出很大的精力開發各種共鳴腔體與發聲技巧,盡可能練到我想用時就能信手拈來,因為我相信,唯有如此我才能更從容的表達多元而層次豐富的情感,這不是專業歌手的本份嗎?
但有趣的是,當我好不容易把唱歌這件事做到看起來“不費力”時,有些人在網絡上僅用輕飄飄的一句話─“林志炫唱歌沒感情”就試圖否定我一切的努力。偶爾我也想問問,是因為我讓大家聽不到我的換氣聲?還是我盡量讓真假聲轉換自如?難不成要“更聲嘶、更竭力、更煽情、再轉音、痛哭流涕”才叫有感情?!
時至今日,我的歌手人生已經跨進第四個十年,或許因為我在歌壇活得夠久,所以有人戲稱“江山代有才人出,代代都有林志炫”,我想謝謝給出這個評價的人,這也成為我努力的目標。即使觀眾審美一直在改變,但我也一直在學習和融入,不過坦白說,時不時內心也有疑問,因此每當沈澱到一定程度我總想藉歌明志。
所以在第一季《我是歌手》總決賽我就選唱在2010年發行於《ONE TAKE》專輯的國語版《浮誇》,我想在這個名為《我是歌手》的舞台道出內心長期思考的問題——究竟我想成為什麼樣的歌手?尤其歌中反復唱誦的“難道非要浮誇嗎?內心也曾很掙扎”正是我經常自問的。而歌詞中“那窺探的眼、那議論的口,消遣了每一次茶餘飯後”在當時已是歌手的日常,如今更是愈加嚴苛。
時至2025年,我再次參加《歌手》,一轉眼已是第十季,如今網絡更發達,很多人都想當樂評,一人一個號(嗯…有的人不只一個號)各吹各的調,而投票機制也從現場大眾聽審再加入雲端投票,有權利決定名次的人增加了,但結果也越發難以捉摸,我相信不是只有我,其他歌手或多或少對於名次也都有《太難唱了》歌詞中“找不到途徑、找不到出口、找不到理由”的疑惑吧?!
既然外界變量複雜到算無可算,就只能回歸純粹,回歸本心。
我真正在乎的是究竟能在這個舞台留下多少作品,管它什麼賽制,那是別人界定的遊戲規則。淘汰與否讓我在意的是,會因此少唱幾首歌。
所以我只想唱爽,至於喜不喜歡我是你的自由,在座各位,盡情點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