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防火牆!猴痘疫苗「增2類人可打」 高風險性行為者成主要對象!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 王宜安 綜合報導

國內確認首兩例本土猴痘個案,本土疫情風險提升,疾病管制署緊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猴痘疫苗接種策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3)日說明,針對暴露前預防接種決議擴大對象,決議新增2類族群,其中又以「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為最主要,包含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另經專家討論,疾管署也將增購1萬劑猴痘疫苗。


▲疾管署公布有關猴痘疫情防治措施。(圖/疾管署提供)

疾病管制署1日公布國內確認首兩起猴痘個案,分別是新竹縣40多歲男與高雄市20多歲男,羅一鈞日前說明,這2名個案本身沒有出國旅遊史,與先前境外移入猴痘無關,兩人間也沒有共通性,屬於散發病例。而國內猴痘本土感染風險提升,除持續疫調感染來源,疾管署2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暴露前預防疫苗接種策略。

疾管署公布有關猴痘疫情防治之疫苗及藥物使用對象。(圖/疾管署提供)

羅一鈞今(3)日表示,會中專家就現階段國內本土疫情風險,評估有效控制疫情及降低疾病威脅方式進行討論。並參酌世界衛生組織(WHO)歐美、澳洲等國家防治政策,提供強化防治建議。

在猴痘疫苗部分,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對象擴大,也增加接種方式。羅一鈞說,猴痘疫苗接種對象原先為猴痘實驗室操作人員,此類對象擴大為「正痘病毒屬實驗室操作人員」都可接種。另外新增2類對象,分別是「與確診猴痘個案曾有任何形式性接觸之高風險接觸者」,但未曾接種過暴露後預防(PEP)疫苗,可於健康監測期滿後接種。

另一類則是「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這是最主要新增對象。羅一鈞表示,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方式,在疫苗有限情況下,新增18歲以上族群可以「皮內」注射方式,所需劑量為皮下注射的五分之一,讓現有的1100劑疫苗做更有效利用,提供到3千至5千人使用。但有嚴重免疫不全者或蟹足腫病史者,不適用皮內注射,應採「皮下」接種。另考量防火牆快速建立,高風險性行為者的暴露前預防接種會先以一劑疫苗為目標,第二劑疫苗視供應情形提供。

至於暴露後預防(PEP)接種方式也有稍做修改,羅一鈞說,此類為與指標個案有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以「皮下」注射接種,從原本最後一次暴露後4天內接種,放寬至14天內接種,但仍建議4天內儘速接種。

羅一鈞也提到疫苗整備,經過專家討論建議,會以增購1萬劑來規劃後續疫苗擴大,現在會先以1100劑,針對3300~5000人儘速提供。至於具體接種操作規劃會和地方衛生單位民間團體討論,最快下周再進一步說明。

▲猴痘注意事項。(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公布「猴痘疫情防治專家會議」建議如下:

一、 猴痘疫苗:

(一) 擴大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對象及增加接種方式:

1. 建議接種對象:

(1) 正痘病毒屬之實驗室操作人員。
(2) 與確診猴痘個案曾有任何形式性接觸之高風險接觸者,但未曾接種過暴露後預防(PEP)疫苗,可於健康監測期滿後接種。
(3) 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

2. 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方式,在疫苗有限情況下,新增18歲以上族群可以「皮內」注射方式(皮內注射所需劑量為皮下注射的五分之一),但有嚴重免疫不全者或蟹足腫病史者,不適用皮內注射,應採「皮下」接種。

3. 考量疫苗供應情形,高風險性行為者PrEP以先打1劑疫苗,提高涵蓋率為優先考量。

(二) 暴露後預防(PEP):

與指標個案有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以「皮下」注射接種,並放寬至於最後一次暴露後 14 天內接種(惟建議4天內儘速接種)。

二、 新增猴痘抗病毒藥物使用對象

除原猴痘重症患者(包括:出血性疾病、融合型皮膚病灶、敗血症、腦炎等)增列對象如下:

(一) 嚴重免疫不全者,包含感染愛滋病毒且CD4<200 cells /mm3,白血病、淋巴瘤、全身性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
(二) 兒童族群(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懷孕及哺乳婦女。同時增列體重小於13 公斤確診者藥物使用劑量和方式建議。

三、 強化一般民眾與社群衛教宣導,製作分眾文宣素材,並透過新媒體、風險對象常使用聊天平台及社群網絡等多元管道,提供防治相關訊息。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