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長北京會談 這10個細節很不尋常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牛彈琴

毫無疑問,這是全世界最矚目的一次會談了。世界幾乎所有重要媒體,都報導了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訪華,以及中美外長當天在釣魚台國賓館的會談。中美的官方通報和新聞稿,我一大早又看了很多遍,總的感覺,略舒了一口氣,這次肯定沒有談崩。外交無小事,細節很重要。完全個人觀點,10個很不尋常的細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與大陸外長秦剛舉行閉門會談。(圖/新華社)

細節一,“三個第一次”的特殊背景。

因為這次歷史性的見面,背景至少“三個第一次”:這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第一次訪華;這是拜登上台後美國內閣官員第一次訪華;這是2018年以來美國國務卿第一次訪華。

人生的第一次,總有著特殊的意義;外交上的第一次,更傳遞出意味深長的信號。這顯然是一次遲到的訪問。在布林肯訪問之前,我們看到,一大波美國重量級企業家紛紛訪華,強烈反對“脫鉤斷鍊”。布林肯為什麼遲到?為什麼總是各種波折?他不妨好好問問自己。

細節二,超長時間的會談。

會談時間很長。反正看視頻,秦剛和布林肯開始會談時,北京還是陽光燦爛;布林肯車隊離開時,北京夜已很深。中方的新聞稿,裡面也用到了一個詞:長時間。看美方透露的長度,大致是7個半小時。不知道這7個半小時,是不是都在談判,還是也包括了工作晚餐時間。但這麼長時間的會面,確實是相當罕見的。中美確實有很多事情需要談,要好好談。

氣氛怎麼樣?看現場的視頻,秦剛在門口迎接,兩人見面,微笑握手,互致問候,然後,步入大廳……不管關係怎麼樣,中方還是以禮相待。對這次會談,中方新聞稿中有這樣一句話:“雙方就中美總體關係及有關重要問題進行了長時間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

除了“長時間”外,請注意這三個關鍵詞:坦誠、深入、建設性。這應該都有點外交辭令。個人的理解:坦誠,大家都不藏著掖著;深入,進行了充分討論;建設性,應該是取得了某些進展。

中美外長「長時間」會談,不含工作晚餐時間長達5.5小時。(圖/新華社)

細節四,一上來就說“最低谷”。

有些話,非常坦率。比如,按照中方通稿,秦剛告訴布林肯:當前,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這不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期待。請注意:最低谷。中美關係,現在不是一般的差。

結果呢?“兩個不符合”,不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期待。為什麼會這樣?美國,需要好好反思。

細節五,原則、精神、底線、目標。

秦剛這句話,尤其值得高度關注。他告訴布林肯:中方對美政策始終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本遵循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這也應該是雙方共同堅持的精神、共同守住的底線、共同追求的目標。中方致力於構建穩定、可預期、建設性的中美關係。

請注意,12個字的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個共同”:共同堅持的精神、共同守住的底線、共同追求的目標。最後,就是10個字的中美關係:穩定、可預期、建設性。這是中國一貫的立場,關鍵是美國,是否遵守承諾了?

細節六,冷靜、專業、理性。

秦剛這句話,應該是意有所指。他告訴布林肯:希望美方秉持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與中方相向而行,維護好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冷靜、專業、理性處理意外偶發事件。請注意:冷靜、專業、理性。中美兩個大國,難免有意外偶發事情,但就應該這樣來處理。看新聞稿,秦剛沒有說具體背景,但我的理解,肯定包括流浪氣球事件。

今年初“流浪氣球”事件後,布林肯藉此宣布推遲訪華,這顯然是既不冷靜,也不專業,更不務實。因為細究起來,中國的民用飛艇,是誤入美國領空,完全是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偶發事件,美國國防部自己都聲明,這個氣球不會對地面人員構成軍事和人身的威脅,但美國最後還是出動戰鬥機,發射導彈將飛艇擊落。這明顯反應過度,嚴重違反國際慣例了。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最近的表態。他週六告訴記者:“我不認為(中國)領導人知道它(流浪氣球)在哪裡,裡面有什麼,或者發生了什麼……我認為,這更是一件令人尷尬而不是有意為之的事情。”早一點這樣的認識,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多么蛾子了?

細節七,“五個雙方同意”。

會談沒有談崩。“五個雙方同意”,應該也是這次會談最大的成果了。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有效管控分歧,推進對話交流合作。雙方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布林肯國務卿邀請秦剛國務委員兼外長訪美,秦剛表示願在雙方方便時訪美。

雙方同意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雙方同意繼續推進中美聯合工作組磋商,解決中美關係中的具體問題。雙方同意鼓勵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間客運航班進行積極探討,歡迎更多學生、學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國家互訪,並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

有些是原則,必須遵守的原則,但有些是具體工作安排,是進展。比如,美方邀請秦剛訪美,他將重返華盛頓;美方其他官員,也可能來北京訪問。在航班問題上,中美同意(主要是美方同意),要增加客運航班積極探討。中美都承諾,要對互訪提供支持和便利,這對留學生、對學者、對工商界人士,都是一個好消息。

細節八,不得不談的台灣問題。

中方的嚴正立場,從來沒有變化過。當著布林肯的面,秦剛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

請注意: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在這個問題上,中方沒有絲毫可以退讓妥協的餘地。美國,你就不要有任何幻想了。

細節九,信息量很大的一句話。

就是中方通稿中的最後一句話: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看法。字數很少,信息量很大。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肯定包括烏克蘭危機、半島問題,等等。可惜,一筆帶過了。

中美就應該多談談這些問題,畢竟,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具影響力的大國,中美合作,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中美不合作,很多問題都無法得到解決。但關鍵是美國,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合作,而是各種打壓圍堵?

「不同鏡頭下的布林肯訪華」引發陸網熱議。(圖/翻攝微博@玉淵譚天)

細節十,下飛機時的瞬間。

這個細節,在互聯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一個是三張照片的對比。第一張,是布林肯訪華抵京時的現場實圖。第二張,英國BB C的照片,天明顯灰暗了些。第三張,華盛頓郵報的照片,天空更黯淡了。三張照片對比,西方媒體的小心思,一目了然。

另外,很多人注意到,以往美國國務卿到訪,似乎都會有紅地毯,但這次,沒有紅地毯,但有一根紅線。我不知道這種安排是否有特殊考慮。但從中方美大司司長接機,秦剛門口迎接看,中方還是以禮相待。至於紅線,純屬巧合?但有所聯想也未嘗不可,美方難道不知道中方的紅線嗎?

最後,不想再說什麼了。這次中美會談,全世界高度關注。看了一下,對於會談結果,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雙方這次都很坦誠,有助於中美關係走出最低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對於美方,我們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因為很簡單,在最近幾年的中美交往中,我們看到,美國人總是一方面各種承諾,另一方面還在不斷搞事。

我們怎麼辦?我總覺得,我們還是要淡定和自信,淡定看待風雲變幻,自信時與勢在我們這一邊。領導人之前就說過,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發展到這個地步,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上下同心,何懼之有?

中國人的自信,美國人也看在眼裡。記得去年巴厘島會晤後,CNN就引述“美國高級官員”的一句感慨說:“他們(中國人)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自信了”……這個世界,確實變了。

留言衝人氣 9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