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各式隨身降溫小物成為民眾消暑必備品,但這些產品是否真能有效降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多數降溫產品僅能帶來短暫涼感,若使用不當反而可能增加身體負擔。

黃軒醫師表示,市面上常見的涼感貼、涼感噴霧主要是透過薄荷醇、酒精揮發來產生涼感。雖然能短時間刺激皮膚感覺神經,帶來清爽感,但實際上並不會讓體溫下降,過度使用含酒精的產品還可能造成皮膚乾燥或過敏。
針對廣受歡迎的頸掛風扇,黃軒提到,當環境溫度超過35度時,風扇反而會將熱空氣傳遞給身體,加重心血管負擔。他解釋,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風扇非但無法降溫,還可能產生「焚風」效應。
在各類降溫產品中,冰涼毛巾、隨身冰袋的效果最受醫學實證支持。黃軒指出,將冰敷用品放在頸部、腋下、鼠蹊等大血管區域,確實能幫助血液快速降溫,這也是醫療單位處理中暑病人的標準做法之一。不過他提醒,使用時應採間歇性冰敷,以免造成皮膚凍傷。

至於噴霧水槍或隨身噴瓶,黃軒建議可搭配風扇使用,「這種組合能模擬汗水蒸發的效果,降溫效果比單純使用涼感貼更為明顯。」但他同時提醒,在濕度高的環境中,這類產品的效果會大幅降低。
最後,黃軒強調,人體真正的散熱機制是依靠流汗和血管擴張,任何降溫產品都只能作為輔助工具,最重要的還是要適時補充水分,讓身體維持正常的散熱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