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赴愛沙尼亞設立代表處卡關 名稱問題陷入僵局

分享:

愛沙尼亞在2023年宣布接受台灣在當地設置代表處,但至今已過兩年仍無進展。根據《日經亞洲》的報導,台灣與愛沙尼亞在代表處名稱上出現嚴重分歧,台灣希望以「台灣」命名,而愛沙尼亞則擔心此舉可能引發北京的經濟制裁,堅持以「台北」命名。

愛沙尼亞2023年宣布接受台灣在當地設置代表處,但至今2年仍無下文。圖為愛沙尼亞主教城堡。(圖/WIKI共享資源,Vonsoeckchen攝)
愛沙尼亞2023年宣布接受台灣在當地設置代表處,但至今2年仍無下文。圖為愛沙尼亞主教城堡。(圖/WIKI共享資源,Vonsoeckchen攝)

自2021年台灣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後,該國遭到中國大陸的經濟制裁,並降級雙邊外交關係,這使得愛沙尼亞對於名稱的選擇格外謹慎。消息人士指出,愛沙尼亞不願意重蹈立陶宛的覆轍,因為該國在面對中國的壓力時幾乎無法獲得其他國家的支持。

愛沙尼亞外交部表示,雖然該國在2023年已接受台灣設立非外交性質的辦事處,但至今尚未收到任何正式請求。多數國家均以「台北」命名,這符合「一中政策」,愛沙尼亞將繼續遵循此政策。

智庫分析師呼籲台灣應將重心放在實質合作的領域,而非過於強調名稱等象徵性問題。台灣外交部則表示,台愛雙方關係友好,將保持開放態度,尋求在各領域的合作。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